1. 首页 > 期货数据解读

大商所2025年9月26日化工品期货仓单:数据背后的市场逻辑

数据报告


根据大连商品交易所2025年9月26日公布的化工品期货仓单数据,各品种持仓情况呈现差异化变动,具体如下:

聚乙烯期货维持稳定,仓单量为12,736手;

聚氯乙烯期货仓单较前一交易日增加220手,总量达110,765手;

聚丙烯期货仓单保持14,118手不变;

苯乙烯期货仓单显著减少217手,当前持仓185手;

乙二醇期货仓单减少100手至7,477手;

液化石油气期货仓单下降200手,最新数据为14,327手

整体数据显示,除聚氯乙烯外,多数化工品期货仓单呈现持平或下降态势。


数据观察

从大连商品交易所2025年9月26日公布的化工品期货仓单数据来看,各品种间呈现出明显的分化特征。这种差异既反映了产业链上下游的实际供需状况,也暗含着市场预期的变化逻辑。

以聚乙烯为例,其仓单量稳定在12,736手未变,说明当前现货与期货市场的衔接较为顺畅,生产企业和贸易商对远期交割的需求没有剧烈波动。这与历史上2018年三季度的情况相似——当时国际油价窄幅震荡,国内石化装置开工率平稳,导致LLDPE(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库存结构同样保持均衡状态。

聚氯乙烯成为唯一增量品种,单日增加220手至110,765手高位。这通常指向两个可能性:要么是下游管材、型材等行业进入季节性备货周期,要么是上游氯碱企业集中注册标准仓单进行套期保值。回顾2020年夏季行情,PVC曾因电石法成本支撑叠加基建政策刺激出现过连续增仓现象,彼时对应的正是房地产后周期补库阶段。

反观苯乙烯、乙二醇和液化石油气的同步减仓则更具信号意义。其中苯乙烯单日骤降217手尤为突出,当前仅剩185手持仓。这类骤降往往发生在装置检修预期增强或进口货源缩减时,类似2019年底华东地区某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突发故障期间,EB(苯乙烯)期货也曾出现仓单断崖式下跌。而LPG(液化石油气)减少200手至14,327手的表现,可能与民用燃料需求淡季来临及替代能源价格走弱有关。

整体而言,多数品种仓单持平或下降的趋势表明,化工品市场正处在主动去库存阶段。这种集体性的谨慎操作,与2016年供给侧改革初期各行业自发调整库存周期的情形存在结构性相似之处。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不同产品的金融属性差异显著,单纯从仓单变化难以推导出统一结论,还需结合各自产业链的利润传导机制来具体分析。


【数据来源大连商品交易所】

免责申明:文章仅供学习参考使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文章内容未经授权不可转载,更不可转载非法使用。https://u8qh.com/shujujiedu/626.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1163596056